1 维吾尔“木卡姆”
木卡姆被称作“马卡姆”或“玛卡玛”,是一个来自于阿拉伯语的词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在现代维吾尔语中表示“古典音乐”,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在旷野、山间、草地中即兴产生的抒发情感的歌曲,后来经过不断地融合与改变,到了公元2世纪进步形成了“博雅婉”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现在,木卡姆分别分布在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与中亚等一些国家和区域。但类型最多的还是在新疆,并且整列了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点的套曲,不只有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进步形成的曲目,还有地方特点音乐,即库车、喀什、哈密与刀郎等。
维吾尔“木卡姆”是国内民间音乐中一项丰富的遗产,也是维吾尔精神文明的灵魂,它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吸引了愈加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维吾尔木卡姆的纳入与一位伟大的维吾尔族女人――阿曼尼莎(公元1533~1567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酷爱音乐与诗歌的她在1547年成了以新疆莎车为国都的叶尔羌汗国的王后。在王后阿曼尼莎的影响和倡导下,首次创作并形成了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那是一种富有特点的古典音乐。但又依据地域的不同,每一个区域都有别具自己地域风格的一套木卡姆,如“十二木卡姆”、“喀什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与“刀郎木卡姆”等。其中比较有名且具备肯定特点的属“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每套木卡姆都有我们的曲章,主要有“大乃客曼”、“达斯坦”、“麦西莱甫”三大部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都它尔”、“手鼓”、“热瓦普”、“弹拨尔”等。用这类乐器弹奏出来的悠扬动听的木卡姆,有叫人想永远地沉醉在歌曲中的魔力!
2 “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中的一种,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套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缘的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两岸是有“刀郎区域”之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生活在那里的人自称为“刀郎人”,即喀什的麦盖提县、巴楚县,阿克苏的阿瓦提县境内。自古以来,勇敢、勤劳、朴实的刀郎部落在这里生息,“刀郎文化”也成了黄金旅游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示了一个原始而神秘的部落文明。因此,刀郎部落也拥有了国家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郎文化”称号。
“刀郎木卡姆”从《突厥语大词典》这个文学巨著描述的状况来看,喀喇汉时期前后,男男女女相聚在一块翩翩起舞、载歌载舞、饮酒作乐、欢乐无比。好像这是刀郎麦西莱甫最生动的写照。大家也可以判断出,这就是“刀郎木卡姆”从古到今天不断健全的过程。“刀郎木卡姆”原有12套,但目前只采集到了9套,每套曲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木凯迪满”、“奇克提曼”、“赛乃姆”、“赛勒凯”、“色利尔玛”,每套歌舞套曲长度约为6~9分钟,有散序、版序的不同节拍与步伐的唱法,每首曲调都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粗犷,感情纯朴真挚。
“刀郎木卡姆”作为独具地方特点的民俗文化,与其他各种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具备一些相对较独立的艺术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特质。其热情奔放的艺术风格,酣畅淋漓地宣泄情感,一直维持着浓郁的地方和民族色彩曲调。
第二,群众性。“刀郎木卡姆”是刀郎维吾尔族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无论男女老少只须听到这悠扬的乐声,都要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深受群众喜欢。
第三,代表性。它一直代表着维吾尔族人民和刀郎区域的文化特点,具备必不可少的特质。
第四,即兴性。“刀郎木卡姆”不仅能够遵循传统结构,也可以在唱调、伴奏、旋律、手法等方面,进行相当程度的即兴创作,如此能达到继承传统与个人创作的最好结合。
“刀郎木卡姆”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全方位体现了刀郎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刀郎艺术进步的重要程度。
3 “刀郎麦西莱甫”
维吾尔木卡姆虽然以音乐为主体,但舞蹈也是维吾尔木卡姆中不容忽略的要紧部分,流传于新疆各地的占有十分要紧地位的维吾尔木卡姆舞蹈总结起来有4种:“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其中“刀郎木卡姆”是每人皆知的舞蹈。
“刀郎木卡姆”舞蹈主如果一种群众性自娱舞蹈,也可称之为“刀郎麦西莱甫”――具备维吾尔刀郎人鲜明的个性和承继特征。主要流传在“刀郎区域”,是刀郎人民的传统民族艺术,且随身携带不可分割的精神营养。其音乐步伐豪放,舞蹈动作粗犷,语言简练,是乐与舞紧密结合的表演形式,舞者合着鼓声的步伐,以双人舞的形式跳起,刚强有力。其主要的动律及动态特征在它的“滑冲步”和“微颤”上,“微颤”是以膝部的屈伸作为缓冲;“滑冲步”是后脚先点地,前脚迅速向迈出的后脚并靠的同时身体前倾,使脚落地前形成一种“滑冲”的体态。将“滑冲”与“微颤”贯穿于每一个动作或方法之中。缓慢动作沉稳端庄,迅速动作洒脱大方;在这种矫健、野性十足的舞蹈动作中,大家可看到刀郎人牧、猎的文化的一些遗迹。总是那些跳得如痴如醉如狂的,乐曲不停舞步不停不下场的舞者大多是年迈的老人。伴随乐曲的速度愈加快,呐喊声、欢呼声一波高过一波,最后在快疾如风的旋转中结束。
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在国内外艺术大舞台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依次在苏联五个代理共和国、土耳其等地演出,并得到了高度评价。甚至在2005年,由麦盖提县的7名木卡姆艺人组成的“中国新疆刀郎木卡姆民间艺术团”前往法国西南部参加第九届国际艺术节,哄动了国际艺术界。
4 结束语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富有吸引力的音乐舞蹈中,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环境下,在不同风俗习惯和不同文化艺术的民族中都享有非常高的声望。它是维吾尔民间艺术的精华,是维吾尔精神文明的灵魂。大家要用悠扬的琴声,高亢的歌声,热情的舞姿,把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带出新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带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它、赏析它,让大伙都爱上这具备绚丽的民族特点的维吾尔木卡姆。